NEWHEIGHT
历史沿革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在九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中国美术学院。
这个过程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
NEWHEIGHT
五大校区简介
作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校园占地1230余亩,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良渚、湘湖五大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的五大校区定位明确,办学目标鲜明。中国美术学院以视觉文化为主导,以社会美育为基础,以城乡建设为目标,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环境。
南山校区
南山校区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南山校区位于杭州市南山,被誉为“汇通东西经典的现代美术教育高地”。这里是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创作和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南山校区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现代美术教育中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端艺术人才。在这个校区,学生将接受最前沿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掌握传统技艺,还能够探索现代艺术的创新之路。
象山校区
象山校区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象山352号。
象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象山,是中国美术学院面向社会和面向未来的一所公共文化前沿。这个校区致力于推动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文化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在象山校区,学生将学习如何将艺术与社会相结合,用艺术的力量影响和改变社会。这个校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提供参与公共文化实践的机会。
良渚校区
良渚校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古墩路2849号
良渚校区位于杭州市良渚,是中国美术学院科艺商跨界融合的国际创新设计集群。这个校区注重实践,提倡跨学科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实验场所,以培养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在良渚校区,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创新项目,与科技和商业领域的合作,将设计和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价值。
湘湖校区
湘湖校区位于杭州市湘湖,被誉为中国艺术“国学门”。湘湖校区的定位是传承文明基因、以古开今的中国艺术“国学门”。
这个校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命感的艺术人才。
在湘湖校区,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工艺等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将其融入到现代艺术的创作中。这个校区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家。
张江校区
张江校区(上海设计学院)地址:上海市浦东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泾牛路249号
张江校区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美术学院面向国际前沿、辐射全学科的创新创业平台。张江校区的目标是聚焦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产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个校区致力于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
在张江校区,学生将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和商业知识,学习如何将艺术与科技产业相结合,创造出有实际市场需求的作品。
NEWHEIGHT
学科建设及专业一览
中国美术学院目前共有28个招生专业。
美术学类专业9个: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跨媒体艺术、美术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纤维艺术、摄影;
艺术学理论类专业2个:艺术史论、艺术管理;
设计学类专业10个: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陶瓷艺术设计、艺术与科技、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
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4个: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
建筑学类专业2个:建筑学、风景园林;
工学类专业1个:工业设计。
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分三年,三批实现了一流专业全覆盖,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建筑学类专业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
设计学专业一览
NEWHEIGHT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学科是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达为主攻方向。随着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对社会的渗透的深入,已经从原有领域扩展到整体形象规划、品牌塑造、展示策划、电子媒介表达、用户终端界面设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整合推广。目前,我院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视觉传播设计、品牌与传播设计、出版物设计等方向。
纺织与服装设计
纺织与服装设计学科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立足传统文化研究,注重本土性与国际化的综合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学术研究”和“创造实践”的双重定位,以课题化教学特色与实验教学的双重保障,开展家纺面料设计、室内纺织品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教学与研究。目前,我院纺织与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染织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设计管理与营销等方向。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学科坚持东方学和现代科技的双核心驱动理念,以传统文化与设计营造为本,以包豪斯与现代设计研究为源,以感性认知与科学实验互动为要,以社会服务与教学实践共生为道,并以“用户为中心”的艺术设计科学规律,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设计造物的内在实质,建立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学科特色,努力营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设计新形象。目前,我院工业设计主要包括居住产品设计、休闲产品设计、交互产品设计、移动产品设计等方向。
工艺美术与装饰
工艺美术与装饰学科,秉承“设计与人文,传承与超越”的学术理念,深入探讨设计艺术的“造图、造物、造境”的设计本质,揭示工艺美术教育与设计的特点和创作规律,旨在宏扬民族手工艺文化,复兴古老的工艺美术,拓展工艺美术文化的美学内涵。目前,我院工艺美术与装饰包含陶瓷艺术设计、玻璃艺术设计、首饰艺术设计、漆器艺术设计。
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学科立足于东方学体系下的艺术设计理念,以造境为主导,打造跨学科、综合多元的设计教育与研究实践平台,建构中国本土的设计价值体系和实践方法体系,强调系统规划与整体设计,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当下的复杂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院综合设计主要包括综合空间设计、会展设计、色彩设计和设计策划管理等方向。
设计史与理论研究
设计史与理论研究以求实、存真、求真的学术精神,探究物理和艺理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积极铸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验设计史学方法论体系和设计新史学。以此为旨归,积极推进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富有创新活力的知识体系建设。目前,我院设计史与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设计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设计批评与鉴赏研究、设计管理研究等方向。
左右更多专业方向
美术学专业一览:
China Academy of Art
雕塑与公共艺术
该学科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现代雕塑艺术高等教育的学科。该学科自1928年成立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一直以引领者的姿态,走在中国现代雕塑艺术教育、研究及雕塑艺术创作的前沿。同时,该学科紧扣当代艺术发展与城市结合的时代命题,汇通城市环境学、城市文化学、城市设计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知识领域;以城市视觉美学追求为内核,打造兼具美术学与设计学、艺术学与工程学、艺术应用与信息、科技媒材等学科融会贯通的新型艺术学科。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科既是一个传统的学科,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该学科在国内率先提出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的思路并大力实施,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画综合的方向;同时,该学科也率先倡议并设立了书法学与教育方向,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学术的兼容性,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与稳步发展,使当代中国画教学更具系统性、科学性,使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设置互动互补,并在数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对全国专业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与科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绘画艺术
1928年蔡元培、林风眠创建西湖国立艺术院时,绘画艺术在实质上是创院教育的主要基石。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绘画艺术”已成为教学框架完整,专业方向完备的具有深厚的学术内涵的学科。该学科在“面向世界,重建本土”的学术理念上,不断学习西方传统绘画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面向当下生活,更新观念,使之保持生命活力。
跨媒体艺术
跨媒体艺术学科突破了既有的美术学学科格局,以新媒体艺术、综合艺术与艺术策划三个专业方向为学科基础,汇聚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与策展人群体,并拥有具体媒介、实验影像、空间多媒体、开放媒体、总体艺术5个工作室,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基本视觉、跨媒体艺术3个研究所,以及由声音艺术、数字图形与互动艺术、录像艺术、数码暗房、动力装置、虚拟感官、综合材料、跨媒体展示与表演8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集群,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
左右更多专业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一览:
China Academy of Art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学科立足于摄影发展的前沿,担负中国当代摄影实验与语言表现及其学派建构使命,以中国人文精神为核心,以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技术为手段,依托学院雄厚的艺术积淀,构建能引领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发展的教学与创作基地。目前,我院摄影艺术主要包括纪实摄影、商业摄影和实验摄影等方向。
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学科以“前瞻华语电影、挖掘青年力量”为使命,担负起华语青年电影的创新与实验,并在广告电影、纪录电影的教学与研创上引领全国。目前,我院影视艺术包括影视广告创作与理论研究、影视编导与实践研究、影视创意与策划研究、影视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影视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影视剪辑创作与理论研究等方向。
动画与插漫艺术
动画与插漫艺术着眼于动漫创意型创作人才的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树立视觉表现和人文叙述的目标和理想。以本土文化为土壤、诗性精神为浇灌,充分发挥美术学院扎实的造型能力优势、强化综合媒体的实验,关注视听本体、创作语言和创作思维的更新,探索动漫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思路,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发展之路。目前,我院动画与插漫艺术主要包括实验动画、角色动画、插画与漫画等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担负了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前沿的教学与研创的使命,它以中国美术学院深厚的艺术传统为基石,在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现代数字技术基础上,打造融数字艺术、计算机技术、信息设计和信息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秉持“艺术、科学、人文相融合”的宗旨,整合国际一流教育资源,研究本学科对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开拓数字时代形象塑造与多媒体交互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目前,我院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包括游戏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和数字媒体应用等方向。
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结合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的空间造型,建构具有深度视觉形象与心理形象的声音手段,运用现代数字音频技术手段进行动画、电影、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以及绘画、设计的声音创作与实践,最终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特色的声音形象为主体的录音艺术学科体系。其宗旨在于“融声音于视觉艺术之中的心理共鸣,拓展声音形象艺术之前沿,打造声音艺术之视觉叙事”。目前,我院录音艺术主要包括媒体声音设计、影视音乐制作、音频工程与录音等方向。
戏剧影视理论研究
戏剧影视理论学科是戏剧、影视、动画、网络媒体等文化艺术产业的理论建构者和理论批评传播者。主要从事电影历史与理论,电影艺术与美学,电影文化与传播等有关电影电视的多学科和艺术综合教学研究。目前,我院戏剧影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影视历史与批评、浙江地方戏剧历史与批评、影视产业管理等方向。
左右更多专业方向
艺术学理论专业一览:
China Academy of Art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是对艺术世界一般规律的把握,既要探究过往艺术即艺术史演进的深层思想逻辑,也要回应艺术前沿即当代艺术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目前,我院艺术哲学主要包括马克思艺术思想 、艺术与美学、艺术观念史等方向。
艺术史学史
艺术史学史是以艺术史编纂传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世界各地区艺术史编纂传统的产生、变化和现状的历史研究,不仅对艺术史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而且对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之间的观念互动具有认识论层面的意义。目前,我院艺术史学史主要包括艺术史方法与理论、艺术与历史、艺术社会学等方向。
艺术史
艺术史是通过对人类艺术传统的历史研究,了解艺术价值的产生、变化过程和现状,揭示艺术与人类思维及历史观念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人类通向对历史、对自身和对世界的理解的一门人文学科。目前,我院艺术史主要包括中国艺术史、西方艺术史、艺术文献学与鉴赏等方向。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致力于拓展视觉性的文化学研究,研究文化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尤其关注社会领域中的视觉性生产、消费、权力及其文化结构,具有学术性、国际性、综合性、实践性四大特点。该学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学术思想能力和从事视觉文化产业,推动社会发展的研究性和实践性优秀人才。目前,我院视觉文化主要包括世界艺术史、艺术文化学、艺术传播与策划等方向。
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是以现代管理观念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并以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公关、广告等课程,全面了解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及特征。目前,我院艺术管理主要包括艺术市场学、艺术展览策划等方向。
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以中外美术理论的核心成果和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为重点,在校勘和译介经典原著基础上,深度解读文本;在学术史和思想史框架下,梳理美术理论的思想的源流,发掘、整理和系统把握美术理论与哲学、文学及其他新兴人文学科的思想纽带,持续扩展美术理论与批评学科的人文内涵,为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者提供方法论的启示,深化学科根基,促进人文学科的美术理论研究成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学术影响力。目前,我院艺术理论主要包括中国艺术理论、西方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方向。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通过以艺术认知和把握教育的智性模式作为切入点,在支持和促进艺术在人类发展、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艺术实践和理论以“思想性、实验性、创造性”的学术特色,培养智性的创作创新型实践类高端人才和社会美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目前,我院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教育、艺术教育史与理论、艺术鉴赏与保护、美术传播与市场等方向。
左右更多专业方向
建筑学专业一览:
China Academy of Art
建筑艺术
这一学科方向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城乡建筑趋同化现象,以本土建筑的原创性研究和创作实验为核心特色,以乡土材料与现代建构研究为突破口,立足于体现浙江地域特征的新建筑探索,极大的推动了当地中国本土新建筑语言的继承与重塑。其所主张的当地中国本土建筑教学体系初现轮廓,办学特色在当今国内具有唯一性。通过与其所在的美术学院的人文艺术教学资源主动互动,使本学科的艺术特色与优势在国内更加突出。在回归本土匠艺这一核心研究方向上,在国内率先创办大型建造实验室,其现代生土建造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带头人王澍教授屡获国际大奖,是中国目前最具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建筑师。其在2012年作为首个中国本土建筑师获得国际建筑最高奖“普利策克奖”,不仅标志着其所代表的中国本土当代新建筑探索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同,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科的学术深度,及其作为学院核心学术实验区的力量。
城市设计
这一学科方向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属于围绕着重建广义的“本土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高度关联的学科,二者的基础教育相互贯通借鉴。但城市设计也并非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的汇总,而是横跨社会学、艺术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的复合学科。本专业的特色是在依托建筑艺术学院日臻成熟的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和乡村方向进行拓展,旨在培养具有本土意识、人文关怀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城市设计人才。
环境艺术
这一学科方向秉承中国美术学院“多元互动,和而不同”和建筑艺术学院“本土建筑学”的总体框架,强调发挥美术学院艺术人文的整体资源优势,以此为特色建构以空间文化为根本指向、艺术思考为观念高度和环境设计为实施手段的新型教育系统。强调艺术观念、形式能力、技术手段与社会空间实践活动中的统一,专业教育自始至终有一种对实际问题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责任感。教学上延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研究人与居所的场所关系,重视建筑、景观和室内相关学科间的整合互动,培养具有全局观和创造性思维的风景建筑、室内设计和家具空间的高级设计与研究人才。
景观设计
这一学科方向依托中国美院深厚的艺术人文积淀,扎根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鼓励学生从传统建筑与造园的经典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文人情怀、审美情趣以及技艺上手的工匠精神,能直面当下生活,以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成为“哲匠”式的景园设计师。教学提倡建立在环境美学基础上的“在场”的理念与方法,“心物感应”既是在场教学的方法,也是营造目标。其教学实践立足于江南园林及乡土聚落,体悟传统生活空间的营造智慧,专注场所与建构技艺。系下设的景观生态实验室,也是学生日常的实训基地。现有师资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建设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学科建设获“风景园林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左右更多专业方向
在了解了国美的专业情况后,想要考国美,一定要吃透国美的招生政策,下面北京新高度画室为你深度解析国美本科校考招生政策。
NEWHEIGHT
招生专业
北京新高度画室将对国美2025年与2024年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和对比,从招生计划、校考报名、专业考试、志愿填报、录取规则五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想考国美的同学一定要看完哦!
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拟计划招收本科生1650名(含艺术类校考计划1265名;艺术类省统考计划95名;普通类计划285名。文化与旅游部援疆援藏普通类计划5名,相关招生章程另行公布),最终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为准。
2025年招生计划↑
←2024年招生计划
2025年校考专业:
中国画;书法学;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共计划招生1265人。
2025年联考专业:
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艺术与科技(中外合作办学);戏剧影视导演。
2025普通招生专业:
艺术学理论类;建筑学;风景园林;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编导。
2025年招考变化
整体扩招:2025年比2024年整体扩招30人。
专业调整:
美术学类扩招10人;
设计学类扩招20人;
建筑学专业变为普通类招生,招生70人;
新增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作为统考类招生20人。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教学为基础和专业「两段式」教学模式,各招考专业大类包含专业见下表:
NEWHEIGHT
校考流程
2025年参加国美校考的考生需在联考合格的基础上参加院校专业考试,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考生可在初试报名类别“中国画”、“书法学”、“美术与设计类”中选择一类报名。其中:“书法学”、“美术与设计类”参加初试,“中国画”专业初试报名后直接进入复试。
复试:“书法学”专业初试合格考生按书法学专业报名复试;“美术与设计类”初试合格考生只可从“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中选择一个招考专业(类)报名复试,“中国画”专业初试报名考生直接参加中国画专业复试。各招考专业(类)不得兼报。
初试
考试形式:网络远程考试。
初试成绩只公布合格与不合格,初试成绩不计入复试;初试合格人数(参加复试人数)不超过我校2025年艺术类(校考)专业(类)招生计划数的8倍。
△2025年国美初试考试内容△
复试
考试形式:现场考试。
复试成绩作为考生最终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成绩全国统一排名,按照不超过各专业(类)招生计划数的4倍划定校考合格分数线,确定各专业(类)校考合格生源。考生在取得中国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合格证后,填报的中国美术学院志愿才有效。
校考专业成绩考生位次确定办法。考生位次根据考生专业成绩总分按各专业(类)由高到低排序确定。考生校考专业成绩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成绩的高低排序确定位次,全部相同者即为同位次。
△2025年国美复试考试内容△
中国画基础:主要考查中国画专业基础和造型能力。
中国画创作:主要考查中国画专业创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画综合能力:主要考查中国画专业综合素养,以书法或速写为考查重点。考生报考中国画专业时,以传统笔墨技法或素描速写技法选择其一进行考试。
设计创作:主要考查考生创意逻辑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
命题创作:根据命题以素描或色彩完成单幅美术创作。
NEWHEIGHT
录取原则
2025年校考专业:
文过专排,不编制分省计划;
报考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注1)达到所在省(市、区)普通类专业本科批次相应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对应的省级统考成绩合格或达到对应的省级统考本科合格线,依据考生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时,当考生校考专业成绩相同且考生位次相同时,按考生高考文化相对成绩(高考文化成绩÷所在省份普通类专业本科批次相应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以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高者优先录取;高考文化相对成绩相同时,分别以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注2)次序,单科高者优先。
注1:学校艺术类校考专业录取时不承认政策加分;
注2: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按150分折算。
破格录取规则:
破格录取范围仅适用于部分组织校考的艺术类(校考)专业(类),含中国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
相关艺术类(校考)专业(类)按上述录取规则执行后,若该专业(类)满足条件的录取人数未达到招生计划数,经学校研究后启用破格录取。满足破格条件的考生仍按校考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若校考专业成绩相同按校考录取同分规则执行),计划录满即止。
破格条件:
1.考生校考专业成绩排名在该专业(类)招生计划数的前15%(小数向下取整)。各校考专业(类)破格录取资格分数线在报名系统中公布。
2.考生文化课分数不低于生源所在省份普通类专业本科批次相应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85%(小数向上取整)。
3.破格考生的志愿填报、省级统考成绩、思想政治及身体健康等要求与其他考生一致。
2025年联考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艺术与科技(中外合作办学)编制分省计划,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目录公布为准。安排在艺术类统考批录取,投档规则和综合分折算方法按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NEWHEIGHT
2025年校考专业合格分数线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国美校考
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如果你热爱艺术
新高度画室愿与你一起
勇敢去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