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近点名批评了一场“冠军带货”骗局,让不少中老年粉丝大受打击。原来,网络上热传的“全红婵、孙颖莎卖土鸡蛋”视频,根本就是AI造假。运动员本人毫不知情,却被拿来充当推销工具。
央视在8月18日的报道里详细拆解了整个造假流程:骗子只需要十几秒清晰音频,就能用开源模型精准克隆声音,再把运动员的比赛、训练画面拼接上去,配合“帮妈妈改善生活”“分享家乡土鸡蛋”之类的煽情台词,一条“冠军卖货视频”就这样生成了。评论区的留言也是假冒团队操控,什么“回购三次”“支持婵宝”全是人为刷出来的。靠着这种流水线式的运作,单个账号月入百万。
在这些假视频里,全红婵穿着跳水服出镜,孙颖莎帮忙吆喝,王楚钦甚至被安排“友情推广”。观众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几乎真假难辨。中老年粉丝尤其容易中招,他们本就对AI技术不熟悉,再加上运动员“孝顺”“懂事”的人设,情感防线被轻松击破。有人激动地下单几十斤鸡蛋,结果收到的却是小个头、不新鲜的普通蛋,和宣传完全不符。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全红婵家人就公开声明,她从未授权任何农产品代言。孙颖莎当时正在瑞典征战大满贯赛事,行程紧密;王楚钦则忙于训练和备考北大硕士,根本不可能去卖鸡蛋。但骗子却利用他们的正面形象,编造出“孝心助农”的故事,精准击中了长辈对“懂事孩子”的喜爱和信任。
展开全文
更糟糕的是,部分平台成了帮凶。有的仿冒视频播放量超过300万,直到曝光前才被下架,平台却以“技术中立”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专家指出,未经允许克隆并使用他人声音,已构成严重侵权。即使有人授权录音,也并不意味着同意AI克隆。现实中,全红婵家人因这些假视频受到波及,明明合法合规卖自家农产品,却被误解为骗局,订单骤减,生意受到严重打击。
好在监管已经开始收紧。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正式实施,所有AI生成内容都必须加上数字水印。中央网信办的“清朗行动”也在持续推进,部分提供“伪造名人声音”功能的软件开发者已被刑拘。
这场骗局之所以能迅速蔓延,关键就在于AI造假成本极低、传播效率极高,而受害者多为缺乏辨识能力的中老年群体。公众面对类似视频时,要保持警惕:想一想运动员是否真的有时间带货,判断一下是否符合他们的身份定位,再关注官方声明。一旦有权威辟谣,就要立刻警觉。
运动员的努力本该被尊重,而不是被用来当作骗局的噱头。骗局拆穿之后,留给公众的提醒却更加深刻:别让“科技换皮”蒙蔽了眼睛,别让善意成了骗子的提款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