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与权力,战争不断,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一位出色的将领,就能在众多敌国中占据优势。在隐士鬼谷子的门下,庞涓和孙伯灵是两位极为杰出的弟子,他们都在兵法和军事战略方面具备非凡的才华。
庞涓性格急躁且自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下山后必定会一统天下,无人能敌。于是,他提前向师傅和同窗告别,进入了这片乱世。庞涓来到了魏国,并凭借自己的才学与兵法见识,迅速得到了魏王的青睐,升任大将军。
庞涓虽然登上了权力的高峰,但他心中却始终忌惮着一个人——自己的同窗孙伯灵。他深知,只有孙伯灵才是能挑战他地位的对手。那时,流传着一个关于古代军事家孙武的传说,孙武写下了《孙子兵法》,其内容能够让任何指挥者称霸天下。各国都在竭力寻找这本兵法,然而却无人得知它的下落。
庞涓深信这本《孙子兵法》并非虚构,因为他曾亲眼见过它,且它正由师傅鬼谷子保管。然而,当庞涓提出想要一睹兵法真容时,鬼谷子断然拒绝了,因为《孙子兵法》是孙家世代相传的秘宝,只有孙武的后人——孙伯灵,才有资格接触这本书。尽管庞涓心有不甘,但他并未放弃,而是另寻他法。
他决定通过孙伯灵来获得这本兵法,因此给孙伯灵写了一封邀请信,邀请他来到魏国任职,并表示愿意提携他。然而,孙伯灵对庞涓的邀请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告别师傅,前往魏国。
孙伯灵来到魏国后,不仅展现出更为深厚的学识和战略眼光,甚至在魏王面前获得了更多的认可。这使得庞涓感到焦虑和威胁。于是,他开始在魏王面前散布关于孙伯灵的谣言,恶意中伤他,令孙伯灵名誉受损。
庞涓的阴谋让孙伯灵陷入了绝境。在庞涓的操控下,孙伯灵遭受了残酷的刑罚——被割去膝盖骨,无法再站立。他被不明真相的魏王关入了监狱,彻底沦为废人。
然而,庞涓并不放弃,他以“为好友求情”的名义前往监狱,谎称只要孙伯灵能够将《孙子兵法》抄写出来,魏王便会赦免他。孙伯灵虽然受尽折磨,但依旧相信庞涓,于是决定按照要求誊写兵法,希望以此换取自己的自由。
然而,就在孙伯灵几乎完成《孙子兵法》时,一名良心未泯的狱卒将庞涓的阴谋告诉了孙伯灵。孙伯灵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庞涓为了得到兵法,而将自己一步步推向死亡的陷阱。他意识到,《孙子兵法》一旦写成,他也会随之丧命。
孙伯灵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他烧毁了所有抄写的竹简,并开始装疯卖傻,做出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庞涓得知竹简被烧毁后,怒不可遏,将装疯的孙伯灵送进了猪圈,给他取名“孙膑”,并让他与猪为伴,吃猪食,完全将他当作疯子对待。
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孙膑已经完全疯了,但之前的狱卒知道真相,并暗中将孙膑救出。他联络齐国的使者,将孙膑秘密带回齐国。
当孙膑来到齐国时,他暂时寄住在齐国大将军田忌府上。最初,田忌并未将孙膑放在眼里,然而一次赛马中,孙膑展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孙膑建议田忌采取三种不同等级的马匹,分别与敌军的不同级别马匹对战。结果,田忌凭此战术获胜,从此深知孙膑才是真正的军事天才,并将其拜为军师。
不久后,庞涓带领魏国大军对赵国发起进攻,赵国岌岌可危。此时,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齐王立即召见了田忌,并带上了孙膑。孙膑向齐王提出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略,建议齐国派兵攻魏国都城,这样庞涓必定会撤兵回援。若齐国在庞涓回防途中埋伏,就能彻底击败他。
孙膑的策略在战争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其实其中也有着许多残酷的手段。孙膑故意派遣两名初出茅庐的将领去攻魏国某城,结果他们果然失败,死于非命。庞涓收到战报后产生了疑惑,但很快他收到了来自魏都城的报告,称敌军轻骑已经进攻魏国都城,庞涓立即决定回援。
庞涓匆忙回防,未曾注意到自己已经进入了齐国的包围圈。齐国军队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庞涓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庞涓被俘,而孙膑并没有立即杀掉他,因为庞涓依然能被利用。
孙膑的兵法之所以被称为“冷酷”,也体现在他的许多作战策略上。为了让敌人产生错觉,孙膑不惜牺牲自己方阵中的新兵,这种无情的作战方式最终导致了《孙膑兵法》的失传。
随着1972年《孙膑兵法》竹简的出土,世人终于得以窥见这本失传已久的兵法。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对《孙膑兵法》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赞赏孙膑的“围魏救赵”策略为古今军事的经典之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